评论员 王学钧
近日,上海延安饭店的一个举动让人眼前一亮。这家老牌高档酒店一改往常的封闭状态,打开围墙,跟附近居民共享围墙之内的花园。
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。
在上海,延安饭店不仅名头很响,地位也不一般。它位于繁华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之间,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的六大饭店之一,也曾入评“上海十大经典建筑”。对这样一家酒店而言,围墙和围墙内的花园更像是一份历史遗产,轻易不会动。即便有关方面有打开围墙的诉求,店方也不难找到拒绝的理由。
更何况,在封闭式管理渐成一种常态的背景下,打开围墙并非理当遵循的“惯例”。有围墙的酒店不止一家。别的酒店都可以壁垒森严,埋头打理围墙里的一亩三分地,延安饭店当然也可以。
然而,延安饭店并没有这样做。当街道工作人员带着辖区居民的建议前来协商时,延安饭店没有找理由拒绝,而是尊重居民的意愿,打开围墙,与居民共享花园。
对附近居民而言,这是一份“福利”,从前可望不可及的酒店花园,如今俨然成了自家的后花园。对延安饭店而言,这意味着一系列的“麻烦”。从拆墙到管控区域的重新规划,再到管控设施的购置和管理方式的调整,无一不费时费力费钱。
“麻烦”自己,成全别人,延安饭店的做法难能可贵,值得激赏。
打通城市微循环需要这样的开放与共享,促进社会和谐需要这样的开放与共享。也正因如此,早在2016年,我国就明确提出要推广街区制,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,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。各地也有不少小区和单位积极行动起来,主动打开围墙,敞开怀抱拥抱社会。
遗憾的是,突发疫情延缓了这一进程。更遗憾的是,封控解除后,封闭式管控似乎成了一种习惯。按照武汉大学教授吕德文的说法,孤岛效应已成一大公害。到处都是“土围子”,几乎每个群体每个单位都建有围墙和各样关卡,只管为自己营造安全舒适的专属“领地”,全然不顾这么做是在给别人制造麻烦。于是,人们看到,大学的校门似乎还像封控时期那么难进,内急的市民就近到办公楼里上个厕所都会被斥责......
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,打掉“土围子”,消除孤岛效应,已成一种当务之急。在这方面,上海延安饭店已经打了一个样。
浦东建设:子公司近日中标多项重大项目 金额总计为18.33亿元
一觉醒来,山东一道名菜被全网盯上了!网友:当地人出来解释一下